杰罗尼莫·克劳德米尔·巴雷托或许是一个陌生且拗口的名字,如果用“卡考”替代的话,不少球迷才会想起这位被被归化的前德国国脚。
其实卡考对这个绰号情有独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Cacau”在葡萄牙语里名为“制作巧克力的可可”,小时候就迷恋巧克力的他为此拒绝使用克劳德米尔这个名字,而是希望加人称其为「卡考德米尔」。
拥有一个被自己认可的名字,这是属于卡考的初级快乐,要知道,出生在圣保罗的卡考并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童年。
父亲在一个矿场上班,薪资微薄,可怕的是他时常以酒鬼的身份出现在家庭,最终离家出走,在一家工厂做清洁工的母亲只能独自养活三个孩子。
懂事早的卡考虽然热衷于足球,但绝大多数时间摆摊卖汽水或者去工厂当童工,贴补家用是最现实的想法,母亲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吃的苦,于是鼓励卡考通过足球改变命运。
卡考在自己的床头挂着一张贝利的巨幅海报,并立志成为巴西足坛的偶像,加入帕尔梅拉斯青训营似乎是看见了幸福的曙光,然而卡考却被青训教练看扁了。
好在街头足球给予了他另一种快乐,也正好被四处淘宝的球探看上,18岁的卡考就此开始了留洋之路。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经过完整的系统训练,但「走出去」是对抗贫苦生活的第一步,这是很多巴西少年无奈的选择。
拜仁慕尼黑、慕尼黑1860和翁特哈兴只是提供了试训机会,并没有淘宝计划,最终卡考投到了第5级别的俱乐部Tuerk Guecue。对于别人而言这是一个提不起的话题,但对于卡考而言这是唯一的出路,他打磨了球技,掌握了德语。
2001年,20岁的卡考被纽伦堡看中了,第一次亮相德甲的年轻人用梅开二度的方式证明了自己被耽误了,单赛季三次梅开二度的壮举让德国足坛对来自巴西的异乡人兴趣正浓。
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这是一个昙花一现的路人甲,事实上卡考的第二个德甲赛季就实现了倒车,累计只在27场比赛中打进了2球。
本以为捡到宝的纽伦堡在寻求解约,而卡考的经纪人则在据理力争,要知道,当时巴西少年的周薪只有2000欧元。
给时间以时间,熬到自由身的卡考加盟了斯图加特,这是一笔人挪活的交易,卡考在为斯图加特效力的11个赛季里,收获了109粒进球和46次助攻,并捧起了德甲冠军。
速度快,射术好,这是外界对卡考的统一评价,勒夫甚至将他形容为「符合德国足球的气质」。
2004年德甲,他完成了斯图加特时期的首个帽子戏法,德国媒体将他比作「新埃尔顿」,2007年斯图加特击败拜仁的关键站,卡考包办了两粒进球,是清除夺冠障碍的大功臣,2010年欧冠对阵巴萨,他也曾首开纪录。
2009年,28岁的卡考如愿加入了德国籍,入选了德意志战车,并最终参加了南非世界杯,并收获了进球,德国媒体是这般评价梦想成真的感觉:“当年背着桑巴行囊的小子居然成为了德国国脚。”
坦白讲,斯图加特给予了他飞翔的翅膀,而退役后的卡考收到了巴登符腾堡州荣誉勋章,也才能够担任过德足协移民事务专员期间的社会工作,特别是为儿童所做的工作而受到此项表彰。
这是卡考维系和斯图加特缘分的必要方式,最重要的是,他彻底治愈了童年,用他的话说:“我的童年并不轻松,我要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我知道人们受到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曾说过,当我站在高处时,我会将自己所得的回馈出来。”
上一篇:世体:姆巴佩意识到球迷的不满,他在国王杯决赛的表现将是转折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